从昔日开山取石的千疮百孔、满目疮痍,到如今生态修复后青山着意、绿水含笑,太原东西山蝶变的背后,离不开建设者们的治山情怀,更离不开全市的合力攻坚。特别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太原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成了百万亩森林围城的绿色生态系统。
增绿:荒山变林海
长风城郊森林公园,漫山遍野的新绿随风摆动,远远望去,铺满了高高低低的山峦,就像是一幅翠绿的锦缎。
一处陡坡上,尹代红和另一位工友扛着近50公斤的白皮松,使劲向前弓着身子,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山坡上缓慢行进着。
山高坡陡,不少地方的坡度甚至超过了60度,单程要走六七百米,但尹代红一天往返近百趟。停歇的间隙,她说,这座要绿化的石头山,一铁锹下去下面都是石子儿,不但白皮松要带着沉重的土坯,而且种棵树得背一大筐的土上山。
挖穴植树、运苗上山,公园里200余人的专业绿化队伍,每天早上不到7时便出现在山间,收工时已到傍晚6时。“公园今年投资9000余万元,将完成1716亩的绿化任务。”公园绿化负责人张志刚介绍。
长风城郊森林公园曾经是一电厂的粉煤灰场。在回填土方、加固围堰、防渗处理、引水上山的基础上,曾经满目苍凉、飞尘漫天的粉煤灰场,现已成为5个水面面积累计超过300亩的景观湖,不仅营造出“高山出平湖”的醉人美景,更让曾经的扬尘源变身为城市的“加湿器”。
统计显示,近年来,西山地区累计完成造林绿化20余万亩,建设了17个城郊森林公园。太原生态修复的“西山模式”曾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等平台向国际社会分享,为全球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太原经验”。
增彩:群山换新颜
4月4日,一场春雨后,薄雾在山间流动,给群山增添了一些神秘感。晋源区风峪沟太古路沿线王家庄段,山桃花、山杏花竞相开放,绚烂缤纷。
该路段增景增色绿化项目主要分布于晋源街道王家庄村和田家庄及周边,主要栽植油松、国槐、丁香、金枝槐等——配合太原植物园、天龙山、太山等景区的提档升级改造,晋源区对西山沿线造林工程实施扩容提质,使林业生态建设达到“百花迎春、绿荫护夏、红叶衬秋、松柏伴冬”的景象。
近年来,太原市打破原有的东西山绿化模式,从传统单一的绿化,朝着花化、彩化、美化不断发展,向更高层次“进阶”。
沿东西山旅游公路驰骋,满眼可见红、橙、黄、绿的斑斓。春有玉泉山樱花、桃花沟山桃花、王家山森林运动公园杏花,夏有北头村油菜花、龙山丁香花、杨家峪薰衣草,秋有崛山围山、龙山红叶——姹紫嫣红的美景轮番交替,成片的花海、彩色树种在暖阳下展现迷人身姿,市民不用踏出太原,就能拥有“赏花(叶)胜地”。
今年,太原市政府明确要继续坚持高质量开展国土绿化、彩化、财化,攻坚剩余零散人工造林地,分类推进生态修复,实现林木覆盖率稳步提高,森林景观全面优化,森林健康水平持续提升,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凸显特色,持续夯实百万亩森林围城生态格局和省城西北部远郊百万亩生态屏障,使森林城市巩固建设真正成为厚植太忻一体化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的强大动力。
增收:山绿人欢笑
每逢4月中旬,杏花岭区山河村数百亩的樱桃园,一朵朵樱桃花便在春光中竞相吐蕊绽放,展千娇百媚,美不胜收,沁人心脾的花香扑面而来。两个月过后,酸甜可口、皮薄汁多的樱桃,会吸引不少市民前来采摘。
山河村曾是太原市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累计填埋垃圾1000多万吨。2010年,太原市开始对这里实施生态恢复治理,山河村人乘势而上,植树造林,美化家园,赋满目疮痍的村庄以新生。目前,全村森林覆盖率超过80%,全村种植大樱桃200余亩。
除了樱桃园,村里还大力发展东山生态园、舒清园、薰衣草庄园、温室大棚、农家乐等产业,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日益增强。
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在尖草坪区横岭村一家民宿院内,远处葱郁的大山与眼前的小桥流水融为一体,一把藤椅,尽享田园闲适。当被问及生意如何时,老板的回答轻描淡写:经常满客。
随着东西山旅游公路串起东西山广袤的乡村,生态“颜值”正转化为经济“产值”,让田园变景区、农家变民宿。一处处幸福美丽乡村,既有美景,又有内涵,正阔步走上乡村振兴农旅融合的发展之路。
据统计,2020年至2022年,太原围绕林业生态建设,累计投资68亿元,实施各类营造林107.99万亩,森林质量提升42.48万亩,通道绿化533.2公里,村庄绿化491个……绿色已然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色调,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闻得到花香、听得到鸟鸣、记得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