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通过开展试验田观摩、学术交流、发布小麦抗病新品种等活动,促进了抗病遗传育种科研人员开展深度合作和资源共享,对加快培育抗逆高产小麦品种、实现小麦绿色高效可持续生产、全面推进种业振兴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据介绍,抗病基因的转育与聚合已成为小麦育种攻关培育抗病品种的重要技术途径。为促进我国小麦抗病新品种培育,国家小麦育种联合攻关专项性状鉴定承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南阳市农科院和湖北省农科院分别对2018—2022年度攻关单位提供的新品种(系)进行了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的抗性鉴定,并组织专家对上述品种进行综合评选,以连续两年度鉴定达到的最低抗性级别为依据,鉴评出一批抗病品种(系),形成国家小麦育种联合攻关抗病小麦新品种和新种质目录,并于会上发布。
目录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小麦抗病育种发展取得的成效,鉴定评选出抗条锈病品种(系)12个、抗叶锈病品种(系)10个、长江中下游抗赤霉病品种(系)14个、黄淮南片中抗赤霉病品种(系)18个、抗白粉病品种(系)30个、中抗纹枯病品种(系)8个。
会上,多名知名院士专家围绕小麦抗病遗传改良主题作专题报告。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杨凌示范区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来自全国15个省(市、区)的国家小麦育种联合攻关成员单位、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小麦抗病基因资源挖掘、种质创制等研究领域承担单位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