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群山环抱的三道梁村位于半山腰上,海拔600多米,是该地区海拔较高的村落之一,因过去只有北面山梁上有三条连接外村的路而得名三道梁。这里山地多平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7亩。小村距滦平县城30公里,距承德市50公里,有着毗邻京津大城市的地理优势,加之海拔高温差大适合种植香菇,这里成为发展香菇产业的好地方。然而,村里最早种植大棚香菇的村民先富起来后,还剩286个贫困户靠天吃饭,生活困难,近几年也想靠种植香菇脱贫,但是困在无地无钱。
2015年,承德市蕴香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在三道梁村一片低产河滩地建成蕴香园食用菌现代产业园,286个贫困户中一部分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产业园种植香菇,从而实现就业。随着在此就业的贫困户不断增收,吸引了更多贫困户加入。
走进这座占地面积200亩的现代产业园,满眼都是香菇大棚。发菌棚24栋,双层出菇棚99栋,出菇棚栽培面积达66万平方米。一条半自动化菌棒生产线十分引人注目,菌棒生产、栽培规模达200万棒,年可生产香菇鲜品300万斤,供应京津以及全国各大蔬菜批发市场,乃至海外市场。
在一排排大棚之间,一字排开的三栋“高个子”大棚赫然矗立,正在棚内务工的贫困户孟兆芬高兴地说:“这是北京援建的四季棚,可以保证全年出菇,比过去一年中只有夏季出菇要多赚不少钱!”
“为了让这286个贫困户尽快脱贫,去年,我们利用北京东西部协作资金100万元,帮这个园区援建3栋四季棚,实现冬夏两季制作菌棒、四季循环出菇,为这里弥补了10月以后无菇可出的不足,使出菇时间和务工时间从原来的6个月增加到12个月,不仅稳定了香菇鲜品货源,务工人员年工资也增加了一半。”北京挂职干部、滦平县副县长王江波说。
承德市蕴香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慧颖介绍,香菇出菇适宜温度为18-23摄氏度,原有棚为一层塑料布、一层遮阴网,但无提温和保温措施,自然条件下在北方只能在4月-10月出菇,而北京援建的四季棚为双拱棚,内棚有一层遮阴网、一层塑料布、6层规格的棉被,外棚冬季是一层塑料布,夏季换为一层遮阴网,秋冬及初春利用白天的阳光就有很好的保温和提温效果,可使棚内温度保持在20摄氏度以上。四季棚内的风机盘管空调和水帘风机,可以根据四季气温变化调节棚内温度维持在18摄氏度上下,从而保证四季出菇。“四季棚菌棒容量比原有棚多3倍,可多出1-2茬香菇。”她说,以一个四季棚为例,3.3万个菌棒可以增加香菇鲜品产量4.95万公斤,按冬季香菇鲜品的平均市场价格计算,每年可增加销售收入50万元,去年这个村贫困户年人均就业务工收入约1.8万元。
该产业园负责人表示,他们通过与周边农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发展规模经营,原本河滩地亩产收益不足500元,公司流转后,每亩年租金提升为1000元。每年可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发放劳动报酬200余万元。村民王梅告诉记者,过去村里没什么产业,靠种地为生根本存不下来钱,自从来这里工作之后,每个月都能攒下点钱。目前,长期务工的人员中有40余个是贫困户家庭成员,年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据了解,在这里,可以将扶贫资金作为贫困户股金用于该公司的建设,每年按不低于入股扶贫资金10%的比例分红。目前,该公司已吸收三道梁村286户贫困户的扶贫资金入股134.2万元,每年可提供收益分红13.42万元。王江波说,该公司还拿出纯利润的30%以绩效的方式分配给员工,今年出菇季结束后,预计提供20万元奖金,贫困户员工可得到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的“第四份收益”。
北京市扶贫支援办支援合作三处处长向传杰说:“现在这个村贫困户可以通过流转土地收租金,务工就业挣薪金,扶贫资金入股分股金,联营菇棚赚奖金,从过去一年一份收入变为一年四份收入,保证了286个贫困户脱贫致富。”